寄宝山网|立冬养生常识 做好3方面会让身体更加健康……

123456789

  现在已经是立冬节气了。立冬的到来就代表了冬季正式来临,此时多数地区的草木开始凋零,蛰虫休眠。立冬后也是正式进入了中医说的“封藏之季”。在立冬的时候有很多养生常识要了解,不过养生不能随便进行,此时有一些注意事项要了解。

  立冬养生常识

  一、立冬养生先养肾

  在我国民间有很多传统的习俗,立冬的时候大家需要养好肾,立冬的到来就是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此时“冻者天地闭藏,水冰地拆。”此时寒就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大家除了要做好饮食保健,也要做好防寒保暖。

  有句话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是十分重要的节气,此时是进补的好时间。中医认为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此时冬眠状态能够养精蓄锐,这样是为了春胜利勃发做准备。

  二、节令衣着

  立冬的带来也代表了冬天的到来,到了冬季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保暖,此时大家要换好冬装,冬装的保暖性主要从下几方面来衡量。大家在选择衣服的时候,需要选择衣料导热性好的,衣料导热性越低,保暖的效果也越好。

  其次,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还与衣料表面有关。表面光滑的吸收热量少,粗糙的吸收的多。如各种表面粗糙和起毛的麦尔登呢、制服呢等。

  三是各种颜色吸热量由大到小为:黑、紫、红、橙、绿、灰、蓝、黄、白。

  再次为衣服的层次,冬季穿衣应多层次。层次多,衣服与体表之间的空气层也就多,其保暖性也好。

  三、立冬起居—早睡早起、养阳以及学会晒太阳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的阳气好比太阳,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起居要“养藏”。

  首先,空气的湿度要合适。立冬室内一般会采取取暖措施。长时间生活在取暖生活环境中,气候本来就十分干燥,环境中的湿度相对下降,空气更为干燥,往往会引起上火和影响呼吸系统。科学研究表明湿度在40%-60%,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中为合适。

  其次,要勤开窗通风。不通风,室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引起头疼,等,通风可以使空气流通,更换室内污浊的空气,减少病菌滋生,

  再次,立冬时节睡觉前温水泡脚,然后再用力揉擦足心,除了祛除污垢、御寒保暖,还能强身健体,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预防感冒等。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1.进补膏方前先辨体质

  立冬后,也到了进补膏方的好时节。秋冬季吃膏方对于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等是不错的调理方式。但吴晓晶提醒,吃膏方补身体之前,好请中医综合辨证:先看你的身体是否“虚”,是否需要进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九个,此时天气比较寒冷,如果没有做好保暖,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疾病,此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大家了解。冬季是养生非常好的养生时节,但是在养生的时候,大家不能随便进行,有一些注意事项是不能做的。

  立冬注意事项

  1、饮食增加热能为主

  现在已经到了立冬,此时气候比较寒冷,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此时为了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就会导致身体中的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节气营养需要以增加热能为主。人们在立冬的时候,可以常吃吃瘦肉、鸡蛋、鱼类之类的食物。

  2、少食咸

  冬季饮食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所以此时需要减少食咸,要经常吃苦味的食物,主要是正在冬季的时候,是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在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如果大家吃了很多的咸味食物,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

  3、少食生冷,不宜燥热

  饮食方面的调理需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这句话,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调整好自己的饮食。在古代的书籍中有记载,“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就是说此时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4、饮食因人和地域而异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1、忌讳多吃海鲜

  海鲜是许多人爱吃的,现在螃蟹、虾类早已成为了日常菜肴。只要想吃了,许多家庭都会自己买回家烹饪食用。海鲜尽管好吃,可是冬季的时候建议要少吃,由于它们属于寒性食物,吃太多了简单导(社区慧生活幸福驿站实体店转型)致身体内堆积寒气,晦气于气血循环。

  2、忌讳乱吃狗肉

  临床上,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补的药物也有不同。比如气虚体质者神疲倦怠、动则气喘,可选以人参、黄芪、白术等为主的膏方;血虚体质者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可选以阿胶、当归、白芍等为主的膏方;阴虚体质者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可选以生地、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为主的膏方;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尿频遗尿,可选以鹿角胶、杜仲、核桃仁等为主的膏方。

  2.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冷的时节,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冬季睡眠应该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冬季白天短,白昼为阳,夜晚长,夜晚为阴,正是因为冬季要养阴,所以晚上睡眠时间要比夏季更长,晚上早点睡觉,早上睡会懒觉,等太阳初升后再起床。如果违反了阳气的活动规律,身体容易受邪气的困扰而衰弱。

  立冬后,年老体弱人群易发感冒,建议每天用热水泡一次脚,可以改善足底部血液循环,散风驱寒、预防感冒。用艾灸灸双侧足三里穴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还可以通过燃烧艾叶或艾条对室内空气进行艾熏,以驱逐空气中的病毒、细菌,但呼吸道过敏者慎用。

  3.养肾吃“黑”、搓腰

  冬天天气寒冷,寒邪易伤害肾的阳气,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冬季养生应以调摄肾之阴阳为重点。

  “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调摄对养肾防寒非常重要。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要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牛奶、豆浆等食物。”吴晓晶介绍。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皆是补肾佳品。

  按摩也是养肾的有效方法。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

  4.饮食以温热为主

  立冬后,宜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但温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可以从温补的粥类食物、汤羹类食物开始,比如喝些莲子大枣小米粥、桂圆核桃芝麻栗子粥都不错。通过温补脾胃改善了运化机能,随后就可以增加温热类食物的摄入,可以适度吃些炖肉、炖羊蝎子等。适当吃一点偏辛辣的食物,也是对身体阳气的良好补充。

  立冬后,气候更加干燥,温补的同时不要忘记肺肾阴精的保护。饮食中可注意选取银耳、百合、荸荠、莲藕、木耳、梨、柑橘类水果、各种新鲜蔬菜等养阴增液的食品进行搭配,以防止燥火伤阴后出现烦躁、口眼皮肤干燥、牙痛、口疮、鼻血等症状。

  5.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老年人可以跳舞、下棋、看书、欣赏音乐、运动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结语:上文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立冬养生常识,我们现在在立冬的时候怎么做能够起到养生的效果了。生活中大家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减少身体着凉的情况,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家在睡眠方面也要做到早睡早起。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