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立冬的习俗 这个时间竟有冬泳的习俗……
123456789
很多人还沉浸在秋季的美景中不可自拔,可是一转眼冬天已经来了。翻开日历一看,居然已经到了立冬。立冬的习俗有哪些?在这一天由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所以不少地区的人都有庆祝的习惯。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是什么?一起来看!
立冬的习俗
1、冬泳
在夏天游泳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实际上冬季也是游泳的好时候哦!在冬天的时候游泳可以帮助刺激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我们的耐寒能力,防止患上感冒之类的疾病。不过冬泳并不适合所有人,想冬泳是需要有一定的锻炼基础的。
平时有做运动的习惯,身体素质良好,并且能熟练的游泳,满足这些条件之后,才能考虑去冬泳。冬泳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热身活动,让自己的身体活动开,并且不要独自行动,一定要有人陪伴,而且是游泳技术好的人,以免意外发生。
2、补冬
冬天的时候有很多动物都会冬眠,这点大家都知道吧!虽然人类不用冬眠,但是在冬天多吃一些补品也是很重要的。冬季不少人会吃一些烧菜,像是胡萝卜炖牛腩、粉丝大白菜等等,这些菜的热量高,并且热乎乎的,适合立冬的时候吃。
3、冬学
立冬代表着冬天来临,冬天的时候,夜晚是比较长的,每天很早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而且又是农闲季节,这个时候冬学是好的,洞穴并非是正规的教育,在以前它的目的只是在于扫盲,多建立在公房或者庙宇当中,培养人才。
4、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贴心的关怀了。
5、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立冬有哪些习俗:程式化、立冬有哪些习俗:更有普遍性。
6、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立冬有哪些习俗:一壶酒、立冬有哪些习俗: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今天是立冬,不少人应该都已经感觉到了气温的变化,立冬的时候有很多好玩的风俗,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那么立冬养生你会吗?想要身体棒,平时的养护是少不了的。立冬吃什么?假如你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就看下文吧!
立冬养生
精神调养
立冬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在这个时候其实精神调养也是很重要的。每天都应该尽量的保持平稳的心情,不能总是有激动、紧张以及愤怒这样的情绪,以免刺激到身体,引起各种不适的症状,让自己保持冷静,心态要好,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饮食调养
说到滋补身体,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食疗,通过吃一些温补的食物,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食疗比较简单,是多数人都愿意做的。在立冬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滋阴效果好的,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来吃,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冬天的时候吃东西不能吃的太少,比如说一顿饭只吃一点蔬菜叶子,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会这样做,但是在冬季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冬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节食,应该常吃一些萝卜、板栗、羊肉以及豆类的食物。
起居调养
要注重双脚的保暖,天冷的时候要保持空气流通,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
锻炼调养
除防寒和进补外,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锻炼可以使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热量增强,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来锻炼。以下有四个推荐:
延年益寿数慢跑
在冬季中,慢跑是一项理想的运动项目。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慢跑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几率小。
高温瑜伽来养颜
冬季里,如果你喜欢在室内运动,那么高温瑜珈是合适不过的了。高温瑜珈,也叫热瑜伽,是一种在38—42摄氏度左右高温的练习房里进行的瑜伽运动。对于瑜伽这种讲究身体拉伸的运动来说,温度很重要。比人体温度略高的室内温度可令体温提升,加快血液循环,柔软因缺少运动而变硬的肌肉和筋骨。
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7、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1、意思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冬至:日影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短,黑夜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3、气候不同
从气候上说,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而冬至表明冬天冷的时候来到,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从传统文化上来说,立冬的地位没有冬至高,而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表明阴气重,但也表明阳气开始生了,就象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冬至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历算的起始日(这跟新年的起始不一样)。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4、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总结:立冬的时候居然有这么多好玩的习俗,是不是没有想到呢?由于我们祖国的面积比较大,所以各个地区的习俗还不怎么一样。立冬和冬至是不一样的,虽然很多人都会弄混,但是看了我们今天的文章介绍之后,相信你已经知道了吧!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