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立冬吃什么 这个时候建议多吃主食……
123456789
立冬已经来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饮食上面建议大家要多注意,和其他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立冬吃什么?一些营养好、易吸收的食物是比较建议吃的。立冬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估计不少人都很好奇,什么时候立冬?一起看文章了解一下!
立冬吃什么
1、多吃主食,适当吃点滋补品
冬季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很冷,如果吃的很少,身体就会发凉,因此冬天大家要常吃一些热量高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主食是每顿饭都要吃的,并且时不时的还要吃一些补品,像是生蚝、海参以及羊肉和牛肉等等。
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大家每天都要吃,否则身体的免疫能力会变得很差,很怕冷。另外油脂高的食物要适当吃,不能吃的太多,以免引起一些问题。冬天和家人、朋友一起坐在桌边吃热乎乎的美食是很幸福的,但大家要注意吃的健康哦。
2、海带、紫菜
冬季的时候不能忘记吃海产品,像是海带以及紫菜等等,这些食物中的碘元素含量比较高,吃了之后能补充碘。如果身体缺碘,我们可能会有血液循环很慢以及怕冷的问题出现。除了海产品,菠菜、玉米以及大白菜中的碘也是比较多的。
3、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4、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什么时候立冬
立冬是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这个时间,它也是传统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知道,节气中带有“立”为开始的意思,所以立冬就是冬季开始的意思。
今天是2018年,那么今年的11月7日,也就是农历九月三十,星期三,这一天就是2018年的立冬。
立冬是四季气候,因为地理位置不容,所以全国各地地区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因为地理,和地球公转的原因,就连同一地区不同的季节,气候温度也是不一样的。
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养生这个话题是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的,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加健康,那么在立冬来临的时候要做好保健的工作哦。立冬怎么养生?其实有很多好的养生方法教给大家。立冬养生要注意什么?假如你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就看下面的文章吧!
立冬怎么养生
1、饮食:注意“温补”,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上面我们都知道在冬天是需要进补的,有的人认为那就每天大吃大喝就行了。实际上进补也要讲究方法,不是盲目的乱吃。选择食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营养价值是不是高,并且人体是不是容易吸收,不能随便盲目跟风。
冬季不宜吃太多凉性的东西,像是螃蟹以及西瓜、苦瓜、黄瓜等,这些食物都是凉性比较大的,建议放在夏天的时候更好一些。另外立冬之后不能只吃肉类,还要注意蔬菜的摄入,同时坚果、水果以及主食都是不能少的。
冬天手脚容易感觉到冷的朋友,可以从饮食上面去调理,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像是桂圆、红枣还有人参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些食物又可能会造成上火,所以说每次少量的吃一些即可,再好的滋补品也不能食用过量,否则欲速则不达。
近年来,膏方进补非常流行。膏方是药品,不是一般的营养品,选择膏方进补前,一定要咨询医生,辨明体质后再做决定。
2、起居:早睡晚起,可适当睡懒觉
立冬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中医认为,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老年人来说,可适当睡睡懒觉;对年轻人来说,要避免睡觉过晚。
冬季起居养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室温应保持恒定。如果室温过低,人感觉冷,则容易伤人体阳气;
温度过高则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活动易外感风寒。睡觉时也不要因为怕冷就紧闭门窗,好坚持窗户留缝,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此外,冬季防寒保暖也非常重要,这要从背部、足部做起。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中医还强调“寒从脚下起”。因此,暖背、暖足在冬日尤为重要。建议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以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冬季锻炼也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进行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打太极拳等,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但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
立冬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家都知道吧~也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这个时候的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立冬是传统上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相当于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25°至240°的一段时间,约14.9天,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至11月22日(或23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16°19′S移至 20°16′S。狭义上立冬的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225°的时刻,即在11月7日(或8日)。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好的比喻。 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习俗——吃饺子
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老天津卫说:“冬至起,一天长一抄。”意为白天渐长。
在食俗方面,《天津卫志》和《天津县志》,对立冬没有说法;对冬至,则说是“食馄饨,绘消寒图”。而在民间,特别是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我读书不多,是从农耕社会风俗理解这一点的。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天津人则吃“冬至面”,谓面条长长,祝白昼一天天长了。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美国有的节日,就以南瓜或玉米为祝贺内容,游行于现代化的纽约街头。
总结:立冬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节气,但是如果你对于养生和保健比较感兴趣,那么这一天你可一定要重视以来。在立冬之后,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冷,大家不要再穿太薄的衣服,出门的时候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哦!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