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秋分的习俗 没想到在这一天竟然有竖蛋的习俗……

123456789

  不知不觉中,秋分时节已经来到了,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全国各个地区都会有一些庆祝秋分的活动,各地习俗是不一样的。秋分的由来你了解吗?其实每个节气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果你对秋分的习俗比较感兴趣,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

  秋分的习俗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当秋分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找一个鸡蛋放在桌上,做“竖蛋”试验。选择生的鸡蛋,轻轻的放在桌面上,成功的人会感觉很有面子。“竖蛋”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不过多数人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除了秋分,在春分的时候很多地区的人们也会玩“竖蛋”这个游戏。有人认为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昼夜等长的日子,世界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中,所以鸡蛋才能竖起来,别的时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家试试看。

  不过也有人认为,在这两天普遍天气比较好,人的心情也好,所以做这样的游戏成功率会比较高。但是有一些专家已经解密了,实际上“竖蛋”不管是哪天进行,成功率都是一样的,和日子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是看鸡蛋本身的选择。

  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

  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竖蛋这个有趣的习俗,那么可以找一个鸡蛋来试试哦!好是选择比较新鲜的鸡蛋,假如是已经放置超过一周的鸡蛋比较难操作。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帮助明目、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美白皮肤。秋分时节正是野菜成熟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吃些野苋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假如你有痔疮、上火或者皮肤干燥的情况,也可以多吃野菜来改善。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秋分的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冷了,在这个时候吃东西就要注意一些了,不能再像之前夏天的时候那么吃了。秋分吃什么好?有一些常见的食物很适合在这个时间吃,具有不错的养生作用。秋分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一起来看文章了解吧!

  秋分吃什么好

  百合

  在秋分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多吃一些百合,百合既是一种蔬菜又是中药材,它的养生效果是非常好的。百合中含有蛋白质和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吃。如果你正在咳嗽,那么吃百合还可以止咳。

  百合从中医的角度看,具有止血和活血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去火,秋季的时候容易有秋燥的问题,吃点百合就能帮助缓解。另外百合还具有一定的预防和缓解癌症的的作用,因为它含有一些粘液质,对于某些肿瘤的生长能起到抑制作用。

  大枣

  大枣的味道是很好的,非常的甜,大家都爱吃。它除了是一种美味的零食之外,还具有优秀的滋补作用。大枣经常吃可以帮助健脾、益气,如果平时有脾胃虚弱的问题,吃点大枣是很好的。贫血患者以及失眠患者,也推荐常吃大枣。

  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

  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

  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好每天食用。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秋分的由来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总结:秋分的时候居然有这么多的习俗,你之前是不是完全没有想到呢?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所以大家庆祝秋分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秋分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大家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看天气预报,带一件外套,以免受凉。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