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清明养生注意事项 做好这件事健康一整年……
123456789
清明来临,大家是否已经做好了出游的准备呢?不少人都计划着外出游玩或者是回乡祭祖,顺便看看春天的风光。清明是养生的好时候,游玩的同时别忘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清明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清明养生技巧是什么?想知道的话请继续往下看!
清明养生注意事项
穿衣养生
在这个时候温差的变化会比较大,热的时候就像夏天,冷的时候又像回到了冬天,因此根据气温穿衣服是非常关键的。好可以准备一些方便穿脱的外套,随时加减,这样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起居养生
这个季节注意生活的起居规律要有所调整,晨起时间应该逐渐提早,比冬季要提早半个小时起床为宜。晚间睡眠时间晚睡半小时。适应大自然的规律,所谓“闻鸡起舞”就是早起到河边、林间走走,呼吸新鲜,适当运动。
出行养生
清明出行本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好运动的量。比如说一起出去踏青,老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走一会歇一会儿,小孩子也应该玩一段时间就停下脚步喝点水。这样能够保证身体的运动量不会过大,心率在合理的范围内。
情绪控制
清明时节很多人都会去扫墓,在扫墓的时候难免心中会有悲痛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应该要注意控制自己。因为过度的激动对于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特别是一些老人,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等疾病容易会引发不适。
饮食养生
清明时节,应吃些护肝养肺食物,如菠菜、韭菜、荠菜等新鲜时令菜。饮食要订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应多吃羊肉或酸性食物。顺应春天的养生天机,适当地“增甘”,即补充点甜食,但不宜过多。
清明养生技巧
养气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现在到了清明节气,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有很多的习俗,从古一直流传到现在。清明节气大家多注意养生,这样才能减少疾病,在清明节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清明节的习俗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习俗,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在流传。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仍然有扫墓的习惯: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用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2、清明节的习俗:在清明节人们会有踏青的习俗,在自然界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候是郊游的好时光。清明节踏青是我国的一大习俗。这一天人们会来带郊外,迎接春天的气息,感受室外的自然风光。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5、清明节的习俗:在我国清明节有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是一种去除邪祟的方式。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都会把自己的宰病纸鸢上,风筝飞高的时候剪断,就能把疾病带走。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
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养生
1、清明节如何养生:烧纸钱时护好眼
“扫墓时一般要焚烧纸钱,但这会产生烟灰,容易对眼睛造成意外伤害。”一旦焚烧后的烟灰、空中飘飞的粉尘进入眼睛,就会引起眼部过敏、角膜炎、结膜炎等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用清水或随身携带的矿泉水冲洗眼睛,简单处理后到眼科就诊。
扫墓时不要戴隐形眼镜,避免粉尘进入隐形眼镜内部,对眼睛产生刺激引发炎症。并且,焚烧纸钱时不要过于靠近,以防烟雾刺激到眼睛。
养脾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养阳
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
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肾
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养肝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养肝重在睡眠,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中医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疗法。
总结:在清明时节如果想要身体好,记得要根据气温来穿衣服、多吃一些当季的营养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还有在锻炼的时候保证是自己可以承受的运动量,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大家都记得了吗?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