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小寒吃什么 几种食物让小寒不“寒”……

123456789

  现在已经是小寒节气了,到了小寒天气也会变得寒冷,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也要做出调节,小寒吃什么?小寒到我们也应该更注重养生,小寒怎么养生?我国很多的节日都有一些民俗,那么大家知道小寒的民俗吗?下面一一进行解答。

  小寒吃什么

  1、小寒时节吃山药羊肉汤好

  山药是一种比较好的食物,经常吃山药对身体有比较大的好处。而羊肉本身也具有很好的温补效果,又能够去寒气,所以是虚寒证的通补方。

  2、小寒时节吃竹荪煲鸡汤好

  竹荪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等人体需要的物质,并且也具有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它还可有促进肠胃消化的作用,并且能都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鸡汤有预防感冒的功效,多喝可以提高免疫力。

  3、小寒时节吃栗子乌鸡汤好

  小寒的时候也应该多吃一些栗子,我们应该知道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它和乌鸡一起煲鸡汤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干眼、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者、皮肤粗糙等均有不错的食疗功效。

  4、小寒时节吃桂圆粥好

  桂圆能够入药,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入心、脾经,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体虚等症。

  5、小寒时节吃南瓜山药粥好

  南瓜所含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具有健脾润肺、聪耳明目、助消化、强筋骨的功效。

  6、小寒时节吃糯米饭好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上来说,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适宜。

  小寒养生

  1、防胃病

  寒风冷冽,小寒之际,天气极冷,对胃部的刺激较大,容易引发肠胃痉挛,而有胃病的老年人更是容易导致旧病复发,甚至引起更严重的胃出血、胃穿孔等胃部疾病。因此小寒时节,老人更应该注意胃部保暖,饮食上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做到不吃生冷食物,减少胃病发生机会。

  2、防感冒

  感冒本身就是冬季高发的疾病,很多人觉得这不算什么大毛病,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机体抗病能力就弱,若患上感冒又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小寒时节,老人要注意保暖,防感冒,每晚可以坚持热水泡脚,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今天是腊八节,很多人对腊八节应该不陌生,腊八节的到来,也代表了一年的尾声,大家知道腊八节的由来吗?我们知道在腊八节要吃腊八粥,但是除了腊八粥也要吃一些别的,腊八节吃什么?腊八粥是腊八节的特色,腊八粥的做法是什么?想知道要继续看哦。

  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常见的有三个版本。

  腊八传说一

  在腊八节的由来传说中,流传广泛的,被认可的一种传说是牧女乳糜救佛祖。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仍然一无所获,饿得骨瘦如柴。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腊八传说二

  腊八节传说之二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传说三

  腊八节传说之三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对于腊八节的起源,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这三种,还有“懒夫妻坐吃山空说”、“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等等。只能说,腊八节的起源,相传不一,不变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承继。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蒜

  3、防中风

  据报道,70%以上的中风患者多是在冬季发病,因此小寒时节更要注意,天气寒冷,人体受寒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血栓形成,终引发中风。小寒时节,患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发现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4、防心脏病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的季节,寒冷地区温度每降低1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天气寒冷,心脏为了维持全身的热量而更加卖力的工作,心脏工作负荷随之增大。因此,冬季要注意养心,要做到心境平静,特别是高血压的老人,更应注意对情绪的调节。乐观的情绪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

  5、防关节痛

  冬季本身就容易导致有关节炎的老年人疼痛感加重,而小寒时节,我国大多地区会处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因此除了注意关节部位特别保暖还要防湿寒,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尽量减少关节过多的活动。

  老年人,想要安全过小寒,除了谨防以上5种疾病,还要注意养生。小寒时节,万物敛藏,小寒养生也要顺应自然,以“藏“为主,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小寒民俗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寻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这时候正是踏雪寻梅冬游的好时候,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结语:刚刚介绍了小寒吃什么,小寒节气气候寒冷,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可以防寒的食物。上面也有说道小寒怎么养生,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暖,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还有平时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