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围棋入门知识 了解围棋与中国文化……
123456789
围棋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游戏了,在我国的古代围棋是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以及喜爱的。它同时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另一个重要的休闲的活动,上从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多数都是会下围棋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围棋入门知识中的围棋与中国文化吧!
围棋入门知识
围棋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喜欢围棋的人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围棋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围棋与中国文化吧!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围棋与中国文化关系吧!
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棋界才女杨晖认为:围棋是只有棋理,没有风格的。
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毫无变化。棋子除黑白为对以分二方外,所有棋子没有区别,无谁大谁小,无分工,不知性能。可一落到棋盘上,突然活起来,都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或满盘皆输,变幻莫测,不可端倪。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有一位我所佩服的先生着文说:象棋的大优点,也是较围棋的大进步是:每一个棋子有每一个棋子的性能。
这真使我大失所望。他不知道围棋的无可无不可正在个中,且又不知道中国人对于他手下的东西讨厌有固定的性能。再看下去:「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少则容易控制,多则眼花缭乱,满盘密密麻麻,真能看出青光眼。」倒还有些意思的是称这是「象棋和围棋的大差别」,则又大谬不然矣。
围棋和象棋比,棋子无固定性能,这就比象棋对人的主观依赖性为大。中国象棋每个子,与生俱来有一身本领,人服从于这一性能。象棋的每一个棋子的作用是固定的,而且看起来有天赋的优越条件,例如车可以横冲直撞,马可以斜过去吃子,当然这是他们的好处,但是也是一种限制,总是一种天赋吧!车好像出身高贵,似乎是纨绔子弟,旧时代的王公贵族。兵很可怜,只能往前,只能走一步,过了河才能横行,横行也只能走一步。
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将,将死了就是棋局终了,即使别的子很多也是输了。象棋布局也是先布好,像罗马方阵图一样,摆出阵地决一死战的架势。围棋就不同,每一个子都靠人的主观,它本身没有天赋,全仗人,下棋人,临时决定,临阵决机。这样围棋形而上的成分高,象棋形而上的成分少……象棋的布局先固定死,再分头冲杀,而围棋的宏观布局先存于心,且边走边布,重在占位。我以为围棋是典型的真正的中国式。
中国象棋落子非常明确,为的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围棋落第一手时,战场上空无一物,第一手下去,根据你的第二手才有第三手。棋手在布局上很下功夫,绝对不是为了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说的,是很有辩证法的,要能收缩,一定要先扩张;要想放弃,一定要先张扬;要想夺取,必定先要给予。
这样的辩证的思考,是在围棋手的心中一直在进行中的。根据实际的情况临阵决机。围棋的棋子没有大小,但一旦落到棋盘上,变化就开始了,都在谋在杀,而且是阴谋阳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弃子战术,吃亏一点,是为了叫你上大当。围棋可以说是明明白白,却又是居心叵测。 围棋和中国人的通脱老辣相象。中国人中间的一些人非常潇洒,但他又是老奸巨滑的。二三十年代人论中国民族性中就提到这样的特点。好多作家说过,我记得林语堂就说过这个意思。
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凶巴巴的样子,就像老子说过的「和光同尘」,不那么直露,光芒不那么耀眼。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但这又不是真正的超脱,表面上装出一种消极的超脱这里面埋伏着老滑。
所以我从这些地方,认为它和中国的哲学扣得特别紧,正是在这种地方使围棋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有典型的中国哲学气息。
围棋又可以和中国人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相映照。中国人往往说「引而不发」。中国人不是讲中庸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我们就举个普通的例子,就如弓箭,假如有十个人包围我,我手里只有一根箭,我采取的办法只能是引而不发。当我拉开了弓威胁着每一个人,「谁过来?」这十个人唯也不敢过来。假如我将箭一下子射出去呢?射死了一个人,但是,余下的九个人全部过来了,我就完了。
《易经》讲时,讲位。每卦有六个位:初、二、三、四、五、上。某一特定的时,某一特定的位,再加上一个度。围棋上的位也跟走的时间、局面的程度有关。我的棋子啪地下去,一下子对方可以傻眼。两个高手的棋还一点点往下走,进行肉搏,收官子之类;低手的棋,布局时位就被高手悉数占到,不战而败。棋子根本用不着走下去了。
《易经》的位经常在调整,比如同一个第二爻,刚说他是好的,到第三爻又说第二爻是坏的。怎么会这样?实际生活中也不稀奇。我想围棋是和《周易》相通的。一个子落到棋盘上,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正如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利弊,利多还是害多?如是利多,就可以上了。两个高手下棋,很难有万全之策。
这个子落到棋盘上,还可能有许多的功能,别的子还能受到它的影响。有时它的「位」原来是好的,走到一定的时候,它又不好了,它又碍手碍脚了,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这与《周易》也有一点相像。我在研究《周易》的时候发现,有时很好的爻位,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碍事,可能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或者开始不错,但走下去会给对方做了件事情,对方可以马上利用你这东西,这是他开始时没有想到的。但是以后又可能起作用。像《周易》中说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呼应起来了。
围棋中的包围,反包围,大包围,这样的千变万化,也与《周易》相通。 围棋和《周易》终什么东西都归结到一个「数」。中国人对这个数,讲天数、气数,如果撇开它的迷信思想,实际上什么都是由数决定的。《周易》虽然是「象」,实际上「易者数也」。为什么?「象」实生于数。离开了数就没有「象」。可以举个例子。「某人,某地,淋雨两小时,第二天起,感冒发烧,三天后痊愈。」这是一个「象」,但这里,还不是有许多数目字?离开数无所谓「象」。围棋也是一个「象」,但是核心是数,都是数目字。
围棋每个子都没有成见,没有给某一个棋子如象棋一样先定什么调子,不赋予你任何特权,平等竞争。棋盘死得不能再死,里面是很平等的。下棋人和对手也是非常平等。而且一开始不如象棋一样占好位。我非常讨厌象棋(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谈),把位置预先弄好,令我很不喜欢。我非常赞赏围棋一律平等,看自己的作用,这正是希望所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围棋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相关的知识,若是你真心喜欢围棋的话,那么本文一定要收藏哟!
结语:围棋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十分的受到人们的欢迎的。古代的琴棋书画中的棋就是指代的围棋,而在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围棋的学习班或是各种围棋比赛的知识。而本文也为大家介绍了围棋的相关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收藏哟!
中国象棋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棋类游戏,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棋类游戏,在小区或是公园里你会看到许多的人们在下中国象棋。而中国象棋也是有许多的知识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象棋中隐藏的教化秘密以及好处吧!
中国象棋游戏中隐藏的教化秘密
中国象棋是非常古老的有益,同时也是深受人们欢迎的益智类的游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象棋游戏中隐藏的教化秘密吧!
象棋是一种消遣娱乐的工具,仅从娱乐的角度看,它与扑克牌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事实上,它们的内涵有着天壤之别。扑克牌来自国外,包含了更多的科学意义,比如数的概念、分类的概念、组合与变形的概念、运动的概念、相对的概念等等。它是一个科学的大杂烩。
玩扑克牌实际上是在进行多学科的知识教育。中国象棋的内涵与扑克牌完全不同,它缺少科学的内涵,却有着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小小的象棋盘上演绎的是一部中国几千年社会历史。随便捋一捋,我们便可以找到许多象棋与中国社会各种复杂关系的内在联系。
一、“官本”的理念
象棋的输赢不是以死伤人员多少来决定的,而是以“将”“帅”的存亡为胜负的依据。棋盘上的所有棋子的存废都围绕将帅的需要运行。棋盘上死伤“人员”再多,只要将帅还在,就不能下胜负的结论;相反,如果将帅不在了,棋盘上的其他“人员”即使一个不少,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真实,一切围绕皇帝转,一切围绕官员转,为了皇帝和官员的利益,牺牲再多的普通人的利益在所不惜。人民死得再多,只要皇帝还在,“国家”就存在;如果皇帝被灭了,人民活得再好,也是“国将不国”。这种把“官员”与国家混为一谈,把人命视为草芥的理念是中国象棋的灵魂。
二、“进攻”的理念
在象棋里,要想保全自己,仅仅靠防守是不行的,必须进攻,而且不能只在自己的领地进攻,必须进入他人的领地拼死搏斗。我们历史上崇拜的英雄都是善于“进攻”的人,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康熙,他们善于“开疆拓土”,善于打胜仗,所以他们是民族英雄。
三、“民可进不可退”的理念
象棋中的将帅可以前后左右自由活动,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士”“象”要挺身而出,为它作人体盾牌,它能够左右躲闪。而“兵”“卒”在自己的领地遇到危险的时候只能前进,不能左右躲闪或者后退,进入了他人的领地后也只有“一步”的躲闪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后退的。在搏斗中,“兵”“卒”的自由活动空间很小,献身的机会多。
四、“等级”的理念
中国象棋中的“官员”(将帅、士、相)是不上前线的。冲锋陷阵的是车、马、炮、兵,其中车、炮是没有生命的工具,马是畜牲,只有“兵”是人。“兵”即普通百姓,百姓被放在与畜生和工具等同的地位在使用,而且在象棋的规则里,畜牲和工具的机动性要比“兵”大无数倍,也就是说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它们比“兵”更安全。“士”“相”离将帅近,“兵”离将帅远且永远无法靠近自己的将帅,它们只有在进入敌人阵地拼杀时才有接近对方将帅的机会。“兵”在全盘棋中处于低等级。
五、注重关系的理念
象棋中的进攻和防守都要讲究配合,互相照应,不能孤军作战,不能突出单个的优势,每一个棋子在出发前都要左顾右盼,受到其它棋子的牵制。这和中国人时时刻刻要把组织放在第一位是一样的道理,就象有些运动员在获奖后首先要感谢党、感谢国家一样。小小的中国象棋,融入了整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腐朽的道德和伦理全被包含其中。懂得了中国象棋,也就精通了中国的社会,一个精通中国象棋的人,必定在中国的社会里生活得如鱼得水。
不说象棋怎个下法,单看每颗棋子所摆的位置,我就深感不平。你说那老大将和帅什么能耐也没有,平日只在深宫寻欢作乐,等到敌人杀到家门口才慌忙上串下跳,他们却身据要位,身边的两位侍臣也是一些溜须拍马之辈,多前支后撑两下,居然也能伴将帅左右。那象嘛,走到远的地方也不过是楚河汉界,把把风什么的,一见到有什么风吹草动赶紧做缩头乌龟,这样也可以享受高官厚禄。
可怜老马一日飞奔千里,什么卧槽马,连环马秒招叠出,为保老帅良策用尽,可算是一员勇将,可是只能靠象边而站。老马还能亲近一下宠臣,车老兄更可怜啦,谁叫他是个直心肠,心直口快呢,行路直来直去,虽然无人敢阻挡你,但你这么嚣张惹老帅很不高兴,把你冷落一旁,站在远的角落喝西北风。
棋类游戏都是非常古老的游戏,也都是益智类的游戏,因此而受到人们的广泛的欢迎以及喜爱。围棋自然也是不例外的。而任何游戏都是有其一定的规则的,这样游戏才有存在的必要与意义。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漫谈围棋游戏的规矩与规则吧!
漫谈围棋游戏规矩
围棋游戏是由一定的规矩的,这些规矩也是有存在的意义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手不能搭在棋罐上
在围棋界,陈祖德九段被公认为风度儒雅的棋手。他在比赛中正襟危坐,双手放在双膝上,一般不俯身看棋局。一看就知道从小受到棋界规矩的严格熏陶,值得当今下棋不拘小节的少年棋手视为学习楷模。
陈祖德的落子手法也利落,深思熟虑后才从棋罐里取子落盘。陈说:“现在有些棋手习惯性地把手搭在棋罐上,取子后把玩后再落子,这些都是不雅观的动作。” 尤其是更不能把手放进棋罐哗拉哗拉地“炒豆子”。
下手位不能摆放白棋
从这件事可见,围棋作为一种高雅的体育竞技活动,我们还需要对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围棋比赛规矩了解得更加透彻,尽量避免做一些比较随意的事。
譬如,2001年贵阳国际围棋节,记者至今记忆犹,那宏大的弈棋场面是记者在十几年跑棋生涯中,所见到的大场面。难怪时任中国棋院院长的陈祖德九段,为之激动的热泪盈眶。不过,贵阳三国围棋冠军争霸赛上,出现了这样一件趣事:日本“老虎”依田纪基九段进场后按理坐在下手位置,等待猜棋,可他的右手位却放着上手使用的白棋。这使依田感到相当不解,“虎”眼里有一丝不快之意。在旁边的陈祖德院长赶紧向他解释,这是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所致。陈祖德亲自把依田的白棋换成了黑棋。
赛前棋罐对对碰
还有,记者以往每次采访XX杯世锦赛,都会看到这样的事:比赛前,每个棋盘上用黑子标出1、2、3、4等数字的字样。据了解,这是工作人员为了在每台棋上安装摄像头之便,特意做的记号。不过,一些日本棋手进场后,看到棋盘上这样用棋子形成的字号,往往会发出会心地一笑。这是何故?
据一些老围棋裁判向记者介绍说,比赛开始前棋罐不仅不能启盖取子,黑白两个棋罐还要紧紧相碰着放在棋盘上。寓意是两个对手下紧棋,对对碰。这两个棋罐必须由两个对垒棋手入座后,同时从棋盘上拿下来,分别放在自己的右手位。这些事旁人是不能代劳的。
再说说棋盘的故事
日本棋界有这样的规矩,每次职业比赛前,均要由执黑棋的“下手”,用毛巾郑重其事、仔仔细细地擦抹棋盘,让它焕发更加鲜亮的光泽,然后开弈。这条规矩多少说明,棋盘在棋手眼里是比较神圣的。记者由此联想到,这大概是受古代军队开战前必须“祭神”的影响,棋手在“祭棋盘”吧?
王立诚九段对此说,“棋盘是棋手的饭碗,它只能用来下棋,而不能用来做其它”。这是当年在日本“棋圣”位的王九段,代表北京海淀亿城队到上海参加围甲分站赛,组委会请他赛后在棋盘上签名,遭婉言谢绝时说的话。
正因为棋界有视棋盘是棋手饭碗的传统,中国老一辈棋手也很重视爱护棋盘,爱护“饭碗”,容不得一丝灰尘落在棋盘上。尤其是那些用于职业比赛、价格不菲的榧木棋盘,上海老专家吕国梁曾专门对记者谈起,他建议有关方面“平时专门做个柔软的布套子套起来,使之不要受到任何损伤”。包括对棋盘还要“小心轻放”,不能一块一块叠起来存放,这样在重压下容易使棋盘变型。要不然,一块受到过损伤、或者有点变型的棋盘搬上棋桌,“棋手肯定会有不爽的感觉”。
“第三只手”不能随便摆棋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