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麻将常识 麻将不同的起源说……

123456789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会更多的喜欢精神生活的享受,而麻将就是一个比较传统又受到大众喜欢的一个项目。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麻将的相关知识,包括麻将的麻将的几种的起源说法、麻将技巧以及何为国际标准麻将。

  麻将起源

  麻将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一直是一些人家妇女的一种消遣,但是麻将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下面肖吧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麻将五种的起源说吧!

  麻将又称麻雀,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几种说法,其中主流可信的是儒、释、道三合一起源说法。

  麻雀牌起源说

  麻将麻雀牌这种说法是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市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太仓话的儿话音念做(/ng/),打“麻雀儿”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太仓方言雀(/tsiak/)儿(/ng/),合在一起就变成将(/tsiang/)。唐朝,麻将传入日本。

  叶子格戏起源说

  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叶子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马吊牌起源说

  有人说,麻将牌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中国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郑和下西洋起源说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试图杀了郑和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

  麻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游戏,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人开始打麻将了,而那也只是一些女性的消遣活动,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了。那么麻将到底要怎么打呢?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麻将的形成过程、不同地区的麻将区则。

  麻将

  麻将是一种棋牌类有的游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是那时还不叫麻将,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发展形成现在的麻将的呢?

  麻将是一种汉族人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

  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包括字牌、花牌、序数牌、百搭牌。流行的是精简版麻将,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4张。

  形成过程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2] 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

  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和受罚等规定。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

  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后来人们发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的麻将牌。

  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

  至于说麻将牌名称的由来,无从考证。可能由发音讹变而来。吴人音“鸟”为diào,马吊牌就成了马鸟牌,麻鸟牌成了麻雀牌,再变成了麻将牌。

  筒子代表一个个铜钱,条子代表一串铜钱,以前一吊钱就是一百,也有称“一贯钱”,贯穿起来的意思;万,就是一万钱罗;而中发白,名为“箭令牌”,白代表箭靶,发代表射箭,中则表示射中红心。

  麻将牌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不喜爱。平民百姓们也从打麻将中得到了乐趣。有一个牌运好的人写了一首诗道。

  今日赢钱局,排排对子招。三元(中发白)兼四喜(东南西北),满贯遇全幺。花自杠头发,月从海底捞。散场远避,竹杠怕人敲。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麻将牌形成的大致的轨迹

  棋→象棋(现行)。

  古博戏:箸→ 琼→ 骰子→ 骰子格。

  骨牌(现行);(叶子戏);马吊牌(纸牌)→默和牌 →麻将牌(骨制)。

  麻将技巧

  很多人都认为打麻将完全是运气,但是其实不然,麻将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不管是运气的陈过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麻将的技巧吧!

  一:根据对手出的牌,判断牌型

  早的5张牌很重要,因为在这时候一般都是整理牌型。比如有人打一张7条,那么可以判断他手上从6条到9条都不会有。因为这些条子都可以和7条搭在一起。那么可以想象,如果听条子的话,就是1、4条、2、5条、3、6条。根据对手后来条子打的情况,很快就可以判断出对手需不需要条子,需要什么样的条子。

  再比如,如果有人打过7筒后又打了张3筒,这两张筒子一打,基本可以确定筒子上听的不是两头张,而是需要碰对子。

  二:学会放弃

  麻将实战中,生冷的牌张容易点炮,但不出自己就要把牌拆了,这就是一种选择。而选择的本身应该根据牌局的大小来选择。比如我赢牌就5块钱,而点炮则输15,这时候就要忍耐;反之则可以冒险。

  三:察言观色

  只需要了解对手是否听牌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听牌后,便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动作,或者与听牌前不一样的习惯和语言,所以了解这些应该比较容易。

  四:了解习惯

  一般了解习惯都是在7、8局牌以后。这时候就需要看出对手三人的习惯,根据对手的习惯改变听牌的策略。比如有的人喜欢冒险,总是很容易打出生张;有些人则喜欢保守,宁愿拆牌也不打生张。那么对于保守派,则尽量听熟张。对于冒险派,则无所谓。

  五:关于自摸与放炮

  有些人喜欢自摸,因为自摸赢钱多,而故意放牌,我们这里叫放水。对于这种做法,其实并无优劣之分,重要的是坚持。也就是说,要么从头到尾放水,要么从头到尾不放,忌讳的就是三心二意。

  牌场如战场,胜负本无情

  1、打牌讲究“三胜”:气胜,智胜,势胜。

  2、打牌锻炼“三快”:眼快,心快,手快。

  输牌,各有其因,但赢牌则有共性规律:就是方法对头,用正确的战略做指导,用灵活的技巧打牌。方法对,则牌顺,方法不对,则牌背。

  旺牌无技巧,攻牌无方法。旺牌天姿有相,顺手摘瓜;攻牌顺势而为,气势如虹。所以,换个思维,旺牌大度不贪是技巧,攻牌大胆不怕是方法。

  攻牌快打是技巧,守牌慢打是高招

  听牌放炮。恋牌心态不能要,侥幸心理不能要。

  打牌忌习惯。一旦打牌养成了习惯动作和姿态,对手就很容易猜透你的心态和牌势。

  牌背不要硬撑,牌背更不能硬顶。要学学“人穷不干,马疲不吃”的道理。要明白:有打渔的时候,也有晒网的时候。

  碰牌四忌:瞎子捉贼,碰谁是谁。一忌;鞋底上掌,硬往上贴。二忌;隔墙扔西瓜,帮别人解渴。三忌;拿着黄瓜当棒槌,越打越短。四忌。

  打牌主意须正。常见毛病:做大做小,舍牌不了,大牌不见,小牌未和。结果往往是: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两头耽误。

  玩麻将必须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舍小家顾大家”。

  打麻将的人还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和牌只需要一张牌即可。

  国际标准麻将

  麻将除了我们传统的认识的之外,还有一种叫国际标准麻将,是麻将的一种玩法,下面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国际标准麻将吧!

  国际标准麻将,简称国标麻将,是麻将的一种玩法,其规则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7月所制定。其后在众多国际及国内麻将竞赛中应用,故被称为国标麻将。

  玩法过程

  洗牌:把牌全反扣过来,使牌面朝下。玩家双手搓动牌,使牌均匀而无序地运动,称为“洗牌”。

  码牌:洗均匀之后,每人码36张牌,两张牌上下摞在一起为一墩,各自为18墩,并码成牌墙摆在自己门前,四人牌墙左右相接成正方形。

  开牌:国标麻将中,庄家掷骰,三颗骰子的总和所得的点数就是开牌的基数。以庄家为第一位,按逆时针方向顺序点数,数到点数的位置为开牌的牌墙。从右向左依次数到与点数相同的那一墩,由庄家开始抓下两墩牌,下一家再按顺时针方向顺序抓牌,直到每个人抓3次共12张牌,再由庄家跳牌(隔一墩)抓上层两牌,其他人依次各抓一张。庄家共有14张牌,其他人各有13张牌。

  理牌、审牌、补花:分类整理手中的牌,整齐排列,审视牌势。如手中有花牌,首先由庄家补花,即是从牌墙的尾端取一张牌。另外三家依次逐一补花,若补回来的是花牌,则待该轮完结后再补。

  行牌:行牌即是打牌进行过程。由庄家打出第一张牌开始,此过程包括抓牌、出牌、吃牌、碰牌、开杠(明杠、暗杠)、补直至和牌或荒牌。

  分数结算

  1 大四喜:由4副风刻(杠)组成的和牌。不计圈风刻、门风刻、三风刻、碰碰和

  2 大三元:和牌中,有中发白3副刻子。不计箭刻。

  3绿一色:由23468条及发字中的任何牌组成的顺子、刻子、将的和牌。不计混一色。如无“发”字组成的各牌,可计清一色。

  4九莲宝灯:由一种花色序数牌子按一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九组成的特定牌型,见同花色任何1张序数牌即成和牌。不计清一色。

  5四杠(十八学士):4个杠。

  6连七对:由一种花色序数牌组成序数相连的7个对子的和牌。不计清一色、不求人、单钓。

  7 十三幺:3种序数牌的一、九牌,7种字牌共13张中的12个单张及另外一对作将组成的和牌。不计五门齐、不求人、单钓。

  打麻将的好处

  强身健体。大凡打过麻将的人都知道,打麻将重要的是要身体好,耐力强。每逢牌局,少则八圈,多则十六圈,每次总要有四到八小时,有身体强健者,可通宵达旦,彻夜无眠。另外,定力要好,坐在方圆几尺的地方可以一动不动,肩酸背痛,视为家常便饭。打麻将精力要集中,思维要高速运转。若感身体不适,精神困倦,可用香烟提神,有人统计,吸烟者应保证在八小时内吸2-3包烟,以达到思维和身体同步运转,建议不会吸烟者可吸他人二手烟以驱赶困倦。可见,打麻将可以训练人的身体强健,意志坚韧。长期处于烟雾环境者,可对火灾现场浓烈烟尘泰然处置,安然逃生。可谓一箭三雕也。

  结语:打麻将是我国很多人都会的,也是比较喜欢的一种消遣活动,人们在闲暇时光就会通过打麻将来消遣时间,当然在打麻将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有很好的享受的。而打麻将不仅可以用来来打发时间还可以联络牌友之间的感情,有时在春节时,人们就会聚在一起打打麻将。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