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白露的由来与习俗 白露这些习俗养生效果不俗……

123456789

  再过些日子便要到白露了,此时进入仲秋,我们可要注意天气哦,此外,还有很多人虽然知道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对于白露的由来与习俗并不是很清楚,你想要知道白露的由来、白露的习俗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白露的知识吧。

  白露的由来与习俗

  白露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中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又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农历八月正是公历的九月,而白露便在这一时节,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对于气候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大雁、柳莺等鸟儿会发出集体迁徙讯息,准备向着南方迁徙,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白露的习俗有哪些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它生长的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旧时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时,有些老茶客就会聚在一起,细品香茗。在古城南京,白露时节老南京人都非常喜欢喝“白露茶”。

  这一时间的茶树经过了夏季的酷热,正是生长极好的时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耐泡,也不像夏茶那么十分的干涩,白露茶具有一种甘醇的清香味,在老茶客之中十分受欢迎。

  吃龙眼

  福建省福州市民间有白露这天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

  每逢这个时节,当地人家会在清早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并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大补,有延年益寿之效。

  白露之前采摘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可口。是食用的绝佳之期,并且传统中医认为龙眼具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脾、润肤美容的功效,还能辅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确实可以补益身体。

  福州地区的人“白露必吃龙眼”。白露这一天,福州人有吃龙眼的传统。人们认为,白露时节吃龙眼有大补身体之功效,吃一颗龙眼就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这听起来是过于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补,吃了就是好,所以这一习俗就在福州传承了下来。

  白露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尤其是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

  “程酒”是白露米酒中的精品,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古为贡酒,盛名远播。(水经注》有记载:

  “郴县有禄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宋,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日‘程酒’,献同也。”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分外讲究,方法也非常独特。要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I:3的比例,将白酒倒人糟酒里,装坛待喝。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方式,白露是第十五个节气,养生同样不可忽视,很多朋友不清楚白露是什么时候,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白露的时间,白露的气候特点,白露养生注意事项,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的度过白露。

  白露是什么时候

  虽然我们都知道“白露不露肤”这样的谚语,但对于白露是什么时候却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每年9月7日或8日迎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日照强度减弱。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叫人感到格外欣喜。

  白露节气热吗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从气象的角度,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白露是会大幅降温的节气,所以才会有“白露不露肤”这样的说法。

  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在白露时节,如果时节前后都有露,会让晚稻长势更好,老人们常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就是这个意思。

  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谚语还有“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说明到了这个时候,蚊虫活动也少了。

  白露节气气候特征

  植物开始有漏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

  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

  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白露适合吃什么

  红薯:预防癌症助排毒

  白露吃什么 推荐几款白露必吃的食物。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如制程酒,须掺人适量掺子水(掺子加水熬制),然后人坛密封,埋人地下或者窖藏,也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等数年甚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人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

  旧时江浙一带的有些地方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还有零沽的白露米酒,后来渐渐销声匿迹。

  一些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人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送到城里亲戚朋友家。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吃番薯

  文成县在白露这天有吃番薯的习俗。当地人们认为白露节气吃了番薯,可以使全年吃番薯丝饭后不会返胃酸,并且认为吃番薯可以多生孩子。因而习俗逐渐形成。

  收露

  露以秋季的为佳。《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据说,百草头上的秋露,未干时收取,可以治愈百疾,止消渴,怡心美颜。以露酿酒为清冽。古人亦常用露做饮料,如《楚辞》中即有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海经》记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

  《吕氏春秋》载:“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汉代建有金铜仙人承露盘,魏时铸有擎承露盘的铜柱,都有收取清露的做法。

  晋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来润洗眼睛,而且用锦彩制成绣囊,名为眼明囊,或叫承露囊,将其作为互赠的礼物。

  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清露的功用,往往随植物的票性而各异,大抵百花上的露,令人养颜,柏叶、菖蒲上的露,还可明目。天天早上用清露洗眼睛,效果极佳。韭叶上的清露,可去白斑风,早上涂抹患处即可。凌霄花瓣上的清露,如果进人眼内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此外,凡是有毒的植物,其枝叶上的清露一定不要取用。本日已在处署之后,朝露正浓,因此可以开始收取备用。

  打枣

  枣,性甘平,经常食用可开胃健脾,补中益气。如果人药。可补脾养胃,治疗泻痢,调营卫,疗寒热,主阴衰贫血。产于河北、山东的枣,被称为北枣,有红、黑两种颜色,红色的味道尤为甘美。产于浙江金华一带的枣,被称为南枣,形状长圆,颜色紫红,味道甜中微酸,是枣中的佳品。

  枣可以久藏,生熟都可食用,制成干枣、枣油、枣脯、枣米、枣汤等食品。味道很美。白露前后,就可以收取。《诗经·豳风》中说:“八月剥枣。”明代程羽文的《田家历》也规定农历八月收枣子。山东阳信等县。一般都在秋分八月中旬打枣。

  采毛豆

  毛豆以其果实未老而得名,因其壳上都生有细毛,在豆科植物中,是特异的品种。夏种秋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寂类。

  毛豆种类很多,黑皮绿肉的,叫骨裹育;籽粒大而皮开裂的,叫沙仁豆;色黑形小而气味芳香的,叫丝瓜香;籽粒肥大的,叫牛踏青;豆其短密而漂亮的,叫毛柴团;籽粒细而多的,叫英英三;粒大晚成的,叫矮其黄;还有八月白、西风青、山老香等名。

  毛豆嫩时色绿,老则变黄,经霜打后变枯,俗名黄豆。青嫩的豆荚,可以鲜食,是素肴中的必需食品,以毛豆下酒,也很佳妙。或煮或熏,或晒在阳光下,还可以贮藏。毛豆还是做酱榨油,磨制豆腐,发酵制豉主要的原料。毛豆的茎又可以作为燃料,其他的用途较少。此时正是收获的旺季,田家采摘毛豆作为节令美食,互相赠送,也是地方的一种特色。

  总结:相信通过上面的文章大家都知道了白露的由来与习俗,再过几天就是白露了,我们在这一时节可要做好养生工作哦,而白露的习俗之中有很多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养生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试一试,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