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茶道文化 茶席对于茶道的重要性……

12345678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更是茶道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于中国茶道礼仪有所了解吧?大家知道中国茶道中的茶席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茶道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看看吧。

  茶道文化

  茶席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喝茶用的桌布吧,可是,茶席对于喝茶人来说,不只是装点茶桌的席布,还是慰藉喝茶人心的小天地。所以,茶席对于喝茶人来说是再看几次都不会厌烦的美景。每一席,都是入境的方舟。当下是一道窄窄的茶席,我在这里,君在那头。

  茶席是什么时候有的呢?茶席刚开始出现是在唐朝,但是我们大唐盛世,四方来朝祝贺,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

  在明代茶艺大师冯可宾的诗作中《茶笺·茶宜》提出了相关的饮茶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

  茶席布置从广义上讲就是品茗环境的布置,即根据茶艺的类型和主题,为品茗营造一个温馨、高雅、舒适、简洁的良好环境。其主要内容包括照明艺术、音乐选播和茶具组合三个方面。

  席面设计的色调通常奠定了整个茶席的主基调,布置时常用到的有各类桌布(布、丝、绸、缎、葛等)、竹草编织垫和布艺垫等。也有取法于自然的材料,如荷叶铺垫、沙石铺垫、落英铺垫等。还有不加铺垫,直接利用特殊台面自身的肌理,如原木台的拙趣、红木台的高贵、大理石台面的纹理等。

  配饰选择的余地相当大,插花、盆景、香炉、工艺品、日用品运用得当,都能起到不凡的效果,对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配饰的选用宜简不宜繁,选用同色系或互补色系的配饰不容易出错。而属于跳跃或反差强烈色系的配饰虽然装饰效果好,但对布置者的美术要求比较高。

  茶点搭配根据主题、茶类、茶具的质感来定,普通的原则是红配酸、绿配甜、乌龙配瓜子。水果、干果、糖食、糕饼、瓜子等都可以。也可以试验新颖的配合,可中可西,如配手指三明治、小姜饼等。好的茶点搭配,做工精致的点心本身还能成为茶席布置的一个亮点。

  空间设计是上述席面布置元素之外的装饰,主要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茶席微环境。目前常用到的素材有:大型盆栽、装饰画、传统风格字画挂轴、屏风、工艺美术品(竹匾、民族乐器、博古架、剪纸、和软装饰布帘等),这些都能为茶席的空间营造出一份别致的韵味和闲趣。

  中国作为茶道的发源地,中国茶道的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相信大家对于茶道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茶道十三道操作流程吗?大家知道每天喝茶的好处有哪些吗?下面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下。

  茶道知识:中国茶道十三道操作流程介绍

  总所周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养成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能够将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现更是寥寥数个,茶道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首先我们在喝茶前一定要将手清洗干净,因为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中国茶道的第二道工序,就是将茶叶以及相关的茶道工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茶道礼仪的饮茶服饰介绍

  男女饮茶都需要服装整洁。男性需穿长裤,身着西装、中式服装或者舒适的衬衣或者夹克,衣服不能过长。男性不能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能穿白色袜子,不能穿拖鞋,腰部不能露出内裤边缘。女性如果要跪坐,那么好不要着裙装,穿长裤、中裤或者套装较好,不要穿运动服装,好不穿平底鞋。女性坐下后,内裤的边缘和内衣的带子不能露出来。好身着无痕内衣。

  宋朝的茶道点茶无需茶壶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后喝那一锅茶汤。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烧水是很关键的一步。宋朝人点茶一般不用铁锅烧水,而用瓷瓶烧水。烧水的瓷瓶是特制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温,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装大半瓶水,一会儿就烧开了。由于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水开,只能听声。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时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拒绝用瓷碗。后来出了一个叫卢廙的茶道高手,他说金银太贵重,铜铁太俗气,这些金属茶碗还都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参见苏廙《仙芽传》,该书已散佚,今存于《说郛》)。卢廙的见解非常科学,开启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风气。

  宋朝已经可以烧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并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欢,一是因为紫砂透气性太强,茶汤很容易渗透进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净(现在流行紫砂壶,人们常说茶能养壶,其实就是指紫砂的细孔里填充了茶叶渣子,既不卫生,又会影响下一道茶的表现)。二是因为紫砂天然有一种土腥味儿。

  唐人煮茶,今人冲茶,宋人点茶。点茶无需茶壶,故此宋朝并不生产茶壶,只烧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种,南宋景德镇烧造的茶碗属于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这种茶碗并不受欢迎。宋朝人喜欢的茶碗是建州窑出产的小黑碗,胎特别厚,造型古朴,看起来很笨重,但是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

  现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则喜欢用黑瓷碗。因为宋朝好的茶汤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显茶汤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喝茶的好处

  近。世界卫生组织对很多个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进行调查了下,结果表明:中国的茶是中老年人好的饮料。这是由于茶叶中富含蛋白质,对于去脂肪有很好的帮助,别外,还含上10种维生,特别是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多种成分,对于人体来说,好处很多。是一种不多的产生品。现在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总结了10种好处。

  (1)茶能够让人精神振奋,还有增强思维和记忆力的好处。

  (2)茶能够帮助人消除疲劳,促进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人的以及和血管等器官的正常机能有维持有帮助作用。

  (3)经常饮茶对人的牙齿有保护作用。

  (4)茶叶中含有对人体很有帮助的微量元素,对于抑制肿瘤细细的生长和抑制细胞的衰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经常饮茶能够预防和防止人体血管中的脂肪类物质有一定的帮助,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形成。

  (6)经常饮茶能够让人的中枢神经兴奋,增强运动能力。

  (7)经常饮茶能够有美容和减肥的功效,安化黑茶的效果是好的。

  (8)经常饮茶能杀灭多种细菌,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发生的痢疾、肠炎等。

  (9)经常饮茶能够保护人的造血功能,起到抗辐射的作用。边喝茶,边看电视,能够保护人的视力。

  (10)在夏天的时候,能够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结语: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茶席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小编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对茶道知识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后,小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哦!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