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宝山网|小雪如何养生 这样做对你身体好 收了……
123456789
小雪到了,作为冬天节气,正如其名称一样,到了小雪,天气变得寒冷,降雨变成降雪。这几天天气预报也在预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降温十多度情况,很多地区可能会迎来入冬的第一场雪,那么在小雪到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多穿衣
霜前冷、雪后寒是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话,可见在下雪过后,天气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穿衣御寒是常见的保暖方式,在迎接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适当的穿上厚衣服对保暖身体很有帮助。
预防感冒
天气预报报道多地在迎接第一场雪的同时,温度下降十多度,这样的温度差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因添衣不及时造成感冒在冬天极为常见。因而,要在生活起居方面做好御寒保暖工作,防止感冒的发生。
出现感冒药及时治疗,避免治疗时间耽搁,造成更严重的疾病。
缓解情绪
心情的好坏与健康也有联系,在冬天,温度变化明显,人们的心情也会随之改变,人们的喜怒哀乐不仅是心理活动过程,而且是身体健康状态展现,要注意调整好情绪,避免情绪过激,伤害到身体。
如何饮食
情绪的好坏通过饮食也能缓解。进入小雪,可能会有人抑郁,这个时候食用菠菜、黄豆、青菜、猕猴桃可以缓解抑郁,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的叶酸能抵抗抑郁。
吃什么也一直是中国人探究的话题,中国人会吃、中国爱吃,不同的季节食用食物也不同,在小雪这个节气中,也要注意饮食。
例如,血液容易出现黏稠,可以食用玉米、荞麦进行降血脂;寒冷会造成手脚冰凉,可以食用温性食物,例如核桃、山药、栗子、鸡肉、羊肉等;尽量多吃炖食,食物经过慢炖,其中营养也极其丰富,对补充身体营养也很有效。
在冬天你可能还会想着养肾,毕竟冬天应该养肾,那么可以在饮食中多摄取黑木耳、黑芝麻、黑大豆等食材,对补肾、益肾有较好作用。
泡脚养生
生活中有寒从足生说法,是说寒冷可能是从脚部开始的,脚部寒冷、则全身寒冷;脚部温暖、则全身暖和。
穿上棉鞋、棉袜可能还不足以抵御寒冷,这个时候,要进行泡脚,冬天的晚上在睡觉前泡个热水脚,对刺激脚部、温暖身体、补肾益肾有较好的作用。
运动要节制
在冬天进行运动要讲究科学性,温度的变化,可能会让人减少运动量或者是不再运动,其实这些都是不好的,运动也要坚持下去,当然,要量力而行。
把室外运动变成室内运动,特别是雾霾严重的早上更是要减少运动,这样对调节保健身体会更好。例如,在室内进行跳绳。
需要注意的是,当全身出汗时好不要立即脱衣服,以免造成风寒感冒。
这就是关于小雪节气养生的描述,希望上面的描述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小雪科学的进行保健,让身体更加健康。
今(7)日是是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1个节气,相对于小雪,此时的天气更为寒冷,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而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大雪吃什么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呢,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那么,大雪养生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雪节气养生注意这四点
1、早睡早起
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练,要“必待日光”。日出前,空气中的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不适宜晨练,一定要等待日出后才出来锻炼身体。
2、多吃水果蔬菜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大雪御寒,可以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少吃肉食、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另外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以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
3、护好头部和脚部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因为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是容易受寒邪侵袭的三个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寒气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还可能诱发脑血管病。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可能引发心脏病与胃肠病的发作。俗话说“寒从脚起”,大雪节气也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4、稳定情绪
情绪不稳和起居无规律容易引发青光眼,这是一种致盲眼病,多发作在冬季寒冷的月份。所以,在冬季,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起居也要有规律,早睡晚起,适度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太过寒冷时尽量避免外出,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防止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若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好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
5、室内通风
此外,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小贴士:推荐三款适宜大雪节气的茶
1、糯米红茶
糯米50克,红茶5克。将糯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熟,然后加入红茶略煮即可。
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这是冬季开始的标志。进入小雪节气,就意味着气温会逐渐降低,降水状态也会由雨变成了雪。那么有关于小雪节气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小雪节气的习俗又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番。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我国大多数地区都能感受到冬季的寒冷,而这种天气很容易影响人们的心情。而这个天气也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在民间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冬腊风腌,蓄以御冬”。那么你知道小雪节气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吗?
小雪节气的四大习俗
1、腌腊肉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小雪这个节气开始腌腊肉、酱东西呢?专家解释,如果天气热,腊肉、酱货很容易变坏发臭。小雪过后,气温基本就呈直线向下的状态,不太会反弹等。当年,这些东西做好后,刚好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成了风俗。
很久以前就有加工腊肉这个传统习惯,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开始杀猪宰羊,只留下一些过年要用到的肉,其它的全部放上一些食盐,然后配上适量的大茴、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后放入缸中腌制。
七到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用糯米根粘米磨成粉状,然后放入木雕模内,配上有一些花纹图案,俗称“脱粑”。糍粑的配制是非常消耗人力的,它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制作完成。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
987654321